【印象课堂】给学习加点“料” 让课堂“有滋有味”——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杨文婷老师的课堂小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13浏览次数:3560

 杨文婷老师在讲课


(听课学生:周帆)37日早上8:15,我走进了外语楼524教室,和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13级生物工程专业的同学们一起听杨文婷老师的《基因工程》课。

叮铃铃……上课预备铃刚响过,教室前排的位置就被同学们抢完了,丝毫没有准备的我“不幸”地坐在了后排,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听课的心情,反而不由得对这堂课充满了好奇和期盼。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基因工程。”杨文婷老师轻柔甜蜜的声音一出,同学们就都抬起了头。都说理科多出女汉子,温婉美丽的杨老师让我眼前一亮。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央视名嘴崔永元和复旦大学教授卢大儒关于转基因问题的辩论?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课堂开始,杨文婷老师以一场名人之间关于转基因话题的辩论入手,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理性思考、讨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各抒己见,课堂俨然成了一场思维碰撞的辩论赛。

“大家的回答都非常不错,观点鲜明,也提出了一些专业理论的支撑,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所以这些还有待我们同学们今后努力学习和积极探索。”杨老师一边微笑着总结大家的回答,一边积极鼓励大家在研究学问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为什么F. Griffith的转化实验和O. T.Avery的体外实验的实验结果能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谈到基因工程的实验时,杨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难题,请大家讨论。“因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对实验结果有双重的证明作用”,“因为仅仅是转化实验不能验证结果”……

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杨文婷老师微微一笑,向大家揭示了答案:“基因工程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科学家曾经设计了很多精巧、严谨的试验以证明一些基本理论,但仅仅是转化实验无法验证这个理论。所以大家要有严谨的思维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天马行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做。”听完解答,同学们恍然大悟,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却引出了大大的学问,这也让我受益匪浅。 
   “好了同学们,我们现在回归基因工程。”随后,杨文婷老师还给同学们放映了《侏罗纪公园》片断,这使我大吃一惊,“大家看一看电影里面的基因计划。”原来,杨文婷老师是想以电影引出基因工程的概念,不仅如此,她还向同学讲述基因工程的高科技应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只见杨老师在屏幕上指指画画,讲解电影情节中包含的专业知识点,同学们一边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影,一边快速地记着笔记,生怕遗漏了关键的知识点。动态的视频将专业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精彩的讲解更让同学们求知若渴,一堂理论课让同学们学起来有滋有味。

课后,我和杨老师聊了起来。她告诉我,要教好课,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产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还要在课堂里多加一点“料”,比如开展开放式的讨论,绘制清晰的思维导图,播放并生动讲解一些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短视频或者电影,或者对课堂采取多样化的管理,这些都能让枯燥的理论课堂活跃起来。“这一切都要求我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打有准备的‘战’,不能随便应付学生”,杨老师认真地说。

我突然想起好多次路过杨老师的办公室,她要么在办公桌前专心伏案查阅资料、备课,要么在耐心辅导学生,那专注的深情令人感动,或许,这就是她的课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吧。 


    教师微语:

一位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我希望我能成为这样一位教师。

作为教师,要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节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尤其是严谨的理工科课程。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可能,可能是一个形象的小动画、一个有意思的小视频、一个新的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  杨文婷

  专家微评:

课堂布局合理,内容清晰明了,语言流畅动听,讲授深入浅出,手段现代多样,这是杨老师的课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特聘教授  夏再兴


                                                                                                             【责任编辑 韩晓晓】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