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欢欢)热闹的乡间小路旁,120米的老旧围墙前,17名师生一手捧着调色盘,一手转动画笔,边手绘边探讨……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乡间,近日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教学活动。
“艺术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商业绘画强调实用性,学生能学以致用,作品能服务于商业和社会。”该校绘画系系主任周全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和美化生活的实践,艺术教学必须摒弃不问消费市场、脱离生活与服务本质的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今年年初,该学院党总支书记罗筱芳在马林村带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期间,触动于当地留守老人空乏的文化生活,萌生通过实践教学项目开展文化扶贫的想法。存之于心,付之于行。今年4月,该校绘画系启动了“乡村文化长廊”项目,把课堂搬到充满生活气息的乡间。
如何在乡间的实践课堂,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周全和商业绘画系教师李冬阳引导15名学生发挥主动作用,全程参与项目的实地考察、创意策划和现场绘制。“很多时候,学生其实无法真正领会教师通过语言传达的经验。”周全坦言,学生只有在闯过一道道实践关卡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由于马林村常住村民以留守老人居多,项目组确定了“24孝”主题,希望借此呼吁村民传孝道、念亲恩。但传统的“24孝”中不少故事守旧而迂腐,亟待扬弃。如何创新才能让“24孝”既与时俱进,又能引发村民共鸣?
学生经过共情思考和入村调研,决定用色彩斑斓的卡通漫画再现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保留书法、楹联等传统的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但采用“教父母学会上网”和“带父母一起旅游”等简洁直白、符合现实需求的内容。
到了起稿、勾线、上底色等现场绘制阶段,又遇到工程壁画与课堂教学、画室创作的差异问题。“如何调配户外作画颜料?如何防潮?如何确保大型墙绘的艺术整体性?”李冬阳回忆道,第一次遇到这些现实难题,学生就主动请教老师,通过积极尝试将其一一化解。
最终,亲和有趣、时代感强、尊重乡土的文化长廊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在村支书王新华看来,文化长廊俨然是村里的文化风景。
该校绘画系大二学生罗清杰表示,学到很多过去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让人受益的是,我发现原来艺术可以这么接地气,这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我没想到,自己还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出一份力。”该校商业绘画专业学生陈琪难掩兴奋地说,村民的围观和赞赏让她觉得自己的作品非常有价值。
“生活是艺术实践教学的内容,社会是艺术实践教学的课堂。打造教室之外的实践课堂,是我们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海文认为,将艺术创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让未来的年轻艺术创客进入乡村,使他们在艺术创作实践的同时,知晓社会责任和担当。
据悉,目前该校正在与湖北四岭子村洽谈公益改造项目,计划组织一批环境设计专业的师生开展实践教学,再次把课堂搬到乡间,为村民打造全新的村礼堂,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贡献力量,也通过乡间课堂把艺术实践教学的脚步推向更贴近生活、更具生命力的教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