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黑色卷发,
一双清亮明眸,
说起话来语调柔和,条理清晰,
程奇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
就是知性大方、温和有礼。
未见其人时,便听闻她指导学生参与完成《十二生肖逛汉街》系列插画,展出时引得往来观看者赞赏不已;听闻她带领学生设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的原创图案,备受好评;听闻她是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一枝花”,温柔貌美有才华。
原来传言非虚,采访畅谈一番之后,小编就成了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程奇老师的“迷妹”啦!
始于颜值,敬于才华,沐于温暖
▲程奇老师以极简主义为主题采用天然染色棉麻布料设计并制作的系列服装成品
▲程奇老师的国画作品《春韵》
▲程奇老师的插画作品
采访一开始,程奇老师的一个学生来找她请教问题。小编发现,学生私下都不称她为老师,而是叫奇奇姐、奇奇欧尼,或者直接叫奇奇!!!
同学们眼中的程奇老师:
程奇老师真的是一个超级温柔有耐心的老师。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她是我们的姐姐更贴切。她总是带着我们在玩乐、实践中学习,让我们懂得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她也特别关照我们。2016年学校遭遇洪灾,由于我的寝室在一楼,全被淹了,是奇奇姐给我和室友找的容身之所,这件事值得我铭记一辈子!
——2015级视觉传达专业陈茹
程奇老师是我人生的导师,她总是给我鼓励和机会,还带我参加很多比赛,并且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否则,我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自己的专业这么有信心。不仅是我,程奇老师还非常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2015级视觉传达专业黄依人
忠于教书情结,“爱”与“执着”可以成就一切
▲ 程奇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汉绣原创图案
“当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我很喜欢和学生相处,把我的所学分享给他们。看到他们真正学到东西,看到他们认可我教的知识,我会很欣慰、很幸福。”程奇老师笑着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专业知识,更应该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应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她坚定地说,教师的责任很大,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心,要有无私的思想境界,舍得吃苦,不怕吃亏。
所以,程奇老师也常在课下,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困惑,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烦心事,又或者分享幸福的经历;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大学生全国艺术大赛、第七届美术与设计大展、第四届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专业大赛,帮助学生以赛促学,提高实践能力。
“执教5年来,我觉得很满足、很幸福,每天面对一群朝气蓬勃、可爱的‘小朋友’,心情会变得很好。我觉得学生们个个都很可爱,只要给予他们尊重、成长的机会,他们也同样会反馈给你尊重与收获的喜悦。”程奇老师总结自己的从教经历说,“我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厚望,只要用心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学生们好好学,也一定能成才。”
言传身教,在项目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院探索“项目驱动+教师经理人+作业作品商品”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背景下,程奇老师积极带领学生开展项目教学,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16年10月,程奇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完成的校企合作项目《十二生肖逛汉街》系列插画,在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展出,引来了数百名市民围观。
▲程奇老师指导学生创作的《十二生肖逛汉街》系列插画
2017年10月,她还指导10余名视觉传达系的学生参与完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的70余幅原创图案的开发,其中4幅作品在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上展出。
▲程奇老师、艺设学院何轩副院长和参与汉绣项目的学生
据程奇老师介绍,汉绣是中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融合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但是,随着电动绣花代替手工绣花,如今汉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汉绣作为一项重要的荆楚文化瑰宝,其价值远远超越技艺的界限,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绝不应该被遗忘。
她认真地说,“今天,汉绣绝不能只是艺术欣赏品,不能仅仅存在于博物馆或收藏室里,我们应该传承汉绣。但传承不是简单地沿袭,而是要让它与时代结合,重新走向市场,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创产品,这样的传承才更有价值。”
为此,程奇老师带领学生以武汉乃至湖北的地标性建筑、地域特色元素和人文风貌等为题材,进行汉绣原创图案的定向开发,创造性的设计了五大主题的汉绣作品图案。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五大主题的图案应用于实用载体,如办公用品、包袋、笔记本、书签挂件等旅游纪念品,禅服、旗袍、商务休闲、经典单品等定制服饰,小屏风、小镜框画、小桌摆等小型摆件或挂件,传统大件镜框卷轴。具有时尚感的原创文化设计为汉绣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绣有“黄鹤楼”图案的笔记本被武汉城市马拉松等活动选中。
▲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展出的程奇老师指导学生创作的汉绣作品图案
程奇老师的创意大大突破了学生对汉绣的认知。学生们纷纷表示,“过去觉得汉绣都是老一代人生活中的东西,通过这次设计才明白汉绣也可以这么时尚,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程奇老师表示,希望借此将课程习作搬到商圈、展会中展出,通过此类尝试让学生的课程习作直接与市场需求接轨,从而探索出更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