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院通讯员—肖静、黄净老师)4月23日下午3:30,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专业外语系“中欧文化对比与思索”教学研讨会在学校外语楼同声传译室召开。首先黄净主任对近期的相关工作做了总结和部署,随后,肖静老师就有关中欧文化的异同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文化感悟,与会老师饶有兴致参与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首先,肖静老师由去年的欧洲之旅见闻谈起,由所见所感进而思索其中体现的不同文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改善我们的教育,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肖静老师介绍,目前文化缺失是中国大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太过于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习本身对自身的重要性,太强调目的性而忽视了教育对个人文化底蕴的塑造以及对整个民族文化形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从欧洲之旅中所感受到的当地文化和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完善自身的文化和教育。
肖静老师从生活态度、教育理念、学习态度、价值观方面论述了欧洲的文化现象,并与中国的现状进行对比讨论,探讨中国目前的文化现状。肖静老师说,目前中国各个媒体常常出现“幸福感”这个词,并且调查说中国的幸福感普遍不高。这个和不同国家的国情和社会体系当然有一定关系,但和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大有关联。她展示了很多欧洲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方面的图片,例如家庭内精心的装饰,阳台花盆里小精灵的雕塑等等,让观众很直观的感受到欧洲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肖静老师还提到,在欧洲,很少有看到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的人,和我们这边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不同,大部分欧洲人都很享受周围的环境、阳光、人群、街景,不会愿意浪费时间在手机上。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中国当代大学生学习的。
谈及教育的理念时,肖静老师提到,中国和欧洲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不同于这边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培优班,欧洲人几乎没有这样的课程设置。家长也不鼓励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如果觉得孩子学习一般,他们甚至会劝说孩子不要太辛苦,鼓励选择职业教育而不一定非要上大学。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欧洲人并没有大家觉得的会文化退步落后之类。因为他们还强调“终身学习”的态度。欧洲人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会主动学习,例如60岁的老人会去学英文,可能只因为想和说英语的网友能交谈几句。年轻人会去学中文可能仅仅只是对中国产生了兴趣,等等。但总而言之,所有人都会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付出努力,兴趣可能总在改变,但“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却持之以恒。因此欧洲人不管有没有受过高等教育,都会让你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
会上,肖静老师也回答了一些有关于欧洲文化的问题,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带来很多新的思索,整个研讨会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图为黄净老师在做分享
【责任编辑:王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