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揭晓,由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公共课部数学教研室组织,由学生王弘丽、吴滔、屠霜茹组成的参赛队伍首次参加该赛,就拿到了湖北省同类高校唯一一个本科组国家级一等奖,打破了近十年来湖北省同类高校参加该赛事无本科组国家级一等奖的记录。
这匹从全国数模竞赛中突出重围的“黑马”到底有多牛?荣誉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
01
尝试:报名时既激动又担忧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19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屠霜茹,在参加完学校举办的一场数学竞赛后,收到了数学教研室主任程斌老师的参赛邀请,此前,她从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这么高级别的奖项。
“比赛一结束程斌老师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全国数模竞赛,我当时很犹豫,既想去挑战一下,又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仅浪费时间,还辜负了老师对我的信任”,屠霜茹回忆道。
屠霜茹
程斌老师却认定了这个“好苗子”,“当时数学竞赛的题目比较难,考试进行到下半场后,不少考生陆续离场,而屠霜茹不受周边环境干扰,始终在低头认真思考、作答,哪怕遇到难题也没有轻易放弃,当时我就被这个女孩的韧性所触动了”。
看到屠霜茹犹豫不决,程斌老师鼓励她:“不用担心,我们有经验丰富的数模竞赛指导教师对你进行培训,你只要认真学习就好,相信自己!”
程斌老师的这句话犹如定海神针,给予了屠霜茹莫大的鼓励,她当即打消顾虑加入了暑期数模集训队。
对于“选苗子”,程斌老师有丰富的经验,他介绍,每年年初,数学教研室的老师们便会在课上向学生普及数学建模竞赛相关知识,全国数模竞赛含金量高,参赛有利于提升学生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与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新问题的能力 ,以及论文撰写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学生今后考研、就业,甚至终身发展大有裨益,不少参赛学生本科毕业后考取名校研究生,进入阿里巴巴等名企工作,这让学生们对数学建模产生了兴趣、激励起了信心。
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2019级金融专业王弘丽和计算机与自动化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吴滔就是听了老师们的宣讲后决定加入数学建模竞赛团队的。
“自大一开始,我便关注着这个高难度、高含金量的比赛,因为我以后想考研深造,听了老师的宣讲后我立即决定报名,那时还未想过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活泼开朗的王弘丽兴奋地讲述自己报名参赛的初衷。
王弘丽
吴滔是班上的数学“学霸”,数学基础扎实的他也想考研,老师的宣讲让他坚定了参加数模竞赛的决心。
就这样,3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了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团队。
02
磨练:“王牌团队”开展“白+黑”集训
对于数模竞赛小组的培训,数学教研室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王牌指导团队,此前,自2006年起,教研室共组织了125支队伍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专科组2项),二等奖6项,省级奖57项。2018年,还首次组织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
今年7月5日开始,这支“王牌团队”对队员们开展了近20天高强度的“白加黑”集训,即从早上8:00持续训练到晚上10:00,上午为理论学习,下午为实践操作,晚上则是实践操作成果的展示,通过展示和交流促进大家相互学习。
在别人看来,高强度的训练总是枯燥乏味的,但在3位队员眼里却是充实、生动、有趣的,经过近20天的通力协作、并肩奋斗,他们的友谊也愈加深厚。
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
在培训中,指导老师范冰婵根据3位队员擅长的方面,对她们进行了合理分工。王弘丽、吴滔、屠霜茹分别主攻逻辑思维、编程计算、论文写作。
每当遇到不懂的地方,3人就会在一起研究,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团队的互帮互助下,大家的数模问题定性能力与论文表达水平不断提升,自信心更强了。
“我深刻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虽然我们都是首次参赛,但在面对难关时,我们从不轻言放弃,反而是齐心协力,愈战愈勇”,屠霜茹分享了自己在集训中与队友并肩作战的快乐。
由于备战时间紧迫,参赛的学生除了高强度的训练外,大多还选择“开夜车”,坚持学习到凌晨。
为了让学生累的时候有个地方躺一躺,程斌老师还特地将自己的折叠床搬到实验室供同学们休息。
“因为我们本科组同台竞争的是武大、华科等高校的学霸,对手们很强劲,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对学生更严格,令人欣慰的是,这群‘00后’学生自觉性很强,不怕吃苦,有闯劲,有时将近半夜还能看见实验室灯火通明,就连回寝室的路上,学生们还在互相讨论问题”,看到学生们的表现,程斌老师倍感欣慰,也深受感动,作为老师的价值感陡然提升。
03
闯关:原来自己可以这么牛
9月9日18:00,持续3天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式开始,3位队员迅速调整为“战斗”状态。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这三天一定要坚持往前冲,胜利就在眼前!”“加油,大家一定行!”……比赛前,程斌老师为队员们加油鼓劲。
由于时间紧迫,3位队员都选择“夜不归宿”,留在实验室打个盹就算睡觉。“为了配图更能说明问题,为了结果解析更能贴合专业实际,我们争分夺秒完成比赛,就像打战一样,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平均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吴滔说道。
作为团队中唯一的男生,选好题目后,吴滔担起了组织、分工的重任,他制定了任务计划,为队员们做好了任务分工,队员们沉着冷静,迅速开启各自的任务,确定思路、建立模型、查阅文献、撰写论文……每一步都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吴滔
9月12日晚,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刻,参赛小组终于提交自己较满意的成果,完成比赛。“那一刻,我是懵的。从报名、备赛到比赛,持续紧绷了好几个月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了,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王弘丽回忆起了当时的状态。
9月30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公布答辩队伍名单,3位队员又迅速进入“备战”状态,作为主讲人的吴滔更是肩负重任。
在正式答辩前,3人还特地找了空教室进行模拟答辩训练,由吴滔上台演讲,作为“评委”的王弘丽、屠霜茹则在台下认真听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队伍最终以优异的表现在名校云集、强手如林的强劲对手中顺利“闯关”,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殊荣。
获奖大大增强了大家的信心,备赛、竞赛的经历让大家终身难忘,真切感受到了一次参赛、终身受益。“一场竞赛完全改变了我对自己的认识,不拼一把,都不知道,原来我们可以这么牛!韧性可以这么强!过去我还有些不自信,现在的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吴滔回顾自己的参赛经历,深有感触地说道。
“集训和参赛的每一天,我都过得十分充实、快乐,因为有了前进的目标和坚持的动力。在这过程中,我不仅结识到了许多优秀敬业的老师、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还重新认识了自己,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屠霜茹认为,参赛让她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
“两个月的努力有了回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在王弘丽的心中,这场竞赛让她深刻地体会到了,当下的奋斗对于未来成功的重要性。
如今,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但王弘丽、吴滔、屠霜茹的脚步却不止于此,他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为明年的考研和今后的就业做足准备。对于未来,她们充满了憧憬。
“在考研与就业过程中,有过数学建模等参赛和获奖经历的学生更受考研院校和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数模竞赛的历练,培养了做事的韧性、对新问题的定性能力、思考能力、解决能力、表达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等,而这些都是研究生导师和企业最看重的”,程斌老师介绍,在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像这样的含金量很高的国家级学科竞赛的奖项,每年都能拿到不少,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们能够加入到含金量高的学科专业竞赛中来,以赛促学,为自己的未来“拼一把”。
文字:蓝静 陈彦芳 洪晶
编辑:孙欢欢 邓念锡
图片:受访者提供
审核:北辰
转自:学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