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尔雅通识课课程及授课名师简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6-13浏览次数:1263

为提高我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丰富课程资源,有效解决我校公选课数量偏少、形式单一等问题,我校引入尔雅通识课学习平台。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是尔雅通识教育重点打造的国内一流通识课程,课程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各学科领域名师亲自授业解惑,经过精良的后期加工制作,为学生呈现出最优质的通识课程。以下是本学期我校引入了12门课程,涉及社会与文化、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我与人生、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经济与管理思维等类别。

 

《先秦君子风范》

课程简介:

《先秦君子风范》通过对先秦君子文化人格的历史追怀,以达到瞻仰先人风采,追溯中华民族文化人格的历史探源的目的。其中主要包括先秦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各位仁人志士的事迹、人格以及业绩,先秦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制度的确立,社会秩序的完善等,该课程从典籍、史书缅怀现任的言行事迹,对他们的文化人格进行一番历史的追怀。寻根以振叶,沿波而讨源,其叙述时间范围大体上自周初到春秋时期结束,而不包括战国时期,相关的文献取材,也以《尚书》、《诗经》、《左传》、《国语》为主,再附之以战国秦汉间其他著作。

主讲人简介:

赵敏俐: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近年来的主攻方向是运用艺术生产的理论进行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科研主要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中国古代诗歌、中国现代学术史。出版过《两汉诗歌研究》、《汉代诗歌史论》等学术专著。

 

《四大名著鉴赏》

课程简介:

明清时期,伴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小说逐渐发展起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数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四大名著鉴赏》课程将分别就四部著作作详细介绍,以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认识和了解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的明清小说。

主讲人简介:

蔡义江: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主要出版著作《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论红楼梦佚稿》、《〈红楼梦〉校注》、《蔡义江论红楼梦》等。

侯  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侧重于白话小说研究。著有专著《水浒源流新证》、《中华文学五千年》、《世界文学五千年》、《元曲诵读》等。

 

《中华民族精神》

课程简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程从反思与建构、比较与融通、寻根与探源、传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阐释中华民族精神,并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化问题。你将更深刻理解具有巨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精神。

主讲人简介: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高等学校德育。著作有《全球问题与德育》,《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黄长义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校特聘教授,并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现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著作有《晚清经世实学》、《统一战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论》等。

欧阳康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兼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在国内首倡社会认识论并将其建设为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著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等。

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代史专题、医学社会史。

 

《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简介:

 本系列介绍了中西文化比较:分别针对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其中的审美递增、递减律,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择律等进行了阐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进关系及中西方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本课程通过中西方地理的比较,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中西语文与中西文化,中西语音语义比较,中西哲学文化比较,中西字形比较,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与中国政治的出路等多方面相关内容及知识展开生动且详细的演讲,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主讲人简介:

辜正坤:北大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曾历任北京大学文化文学与翻译研究学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副会长,《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顾问等。曾兼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美国瓦西塔大学客座教授和北京东方神州书画院一级书画师。

 

《美学原理》

课程简介:

美学是哲学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美、艺术和审美经验。《美学原理》作为一门概论性的美学课程,将集中讲解中外美学史上关于美、艺术和审美经验的代表性理论,介绍一些新兴的理论趋势,结合当前审美和艺术现状,提出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美学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大审美与文化产业的问题、现代艺术的美学理解问题、美和美感的社会性问题、自然审美、艺术审美和社会美学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等。这些新的问题的引进,旨在将抽象的美学理论同具体的审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主讲人简介:

叶  朗:北京大学教授,博导。现仍兼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研究领域: 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专著:《中国小说美学》、《中国美学史大纲》等。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课程简介: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通过对西方人文学科经典著作的细读,带领学生深度理解西方文明的精华,培养相应的人文素养,并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彭刚老师生动讲解中,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学科限制,通过对有更多可读性的文学文本的细读,引领学生进入对哲学和宗教学问题的思考。课程对柏拉图的《理想国》、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十余部西方经典著作进行深刻的阐释与分析,希望通过对于这些传世巨作的细读,促使学生在更生动和形象的语境中思考人性、人生、良知、美好生活、理想、好的政府等重要的哲学问题。

主讲人简介:

彭  刚: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等。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课程简介: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发展迅速、进步明显、成就巨大、变化剧烈的社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社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遏制和解决。而所有社会问题的存在和演变,不仅涉及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根本性问题,而且与包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逻辑关联。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这一课程的实质目的在于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情,了解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是把握我国国情的一种有效方式,观察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革以及社会制度变迁的一个较为直接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更不能忽视的国情。 帮助大学生不仅观察、关注社会问题,通识更积极地思考解决许多重大社会问题的路径选择和基本方略。

主讲人简介:

尚重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他以剖析社会独到深入而闻名,素来有“社会解剖师”的称号,开设的公选课《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走廊和门口都是人,听众中除了武大学生外,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人都慕名而来。尚重生老师言辞幽默、犀利、深刻,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被众多学生视为“精神教父”。研究方向:政治理论。专著:《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

课程简介: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然而仁者见仁,每个人的幸福观都各有千秋。韦正翔教授结合自身实践和多年生活经验,从西方伦理学的角度为我们阐释什么是幸福,幸福与伦理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幸福观又是什么,而我们的社会体系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它与幸福存在何种关系,我们如何理解理性的幸福,秩序与幸福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平时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韦正翔教授会带领我们一起寻求答案。在带领我们解读幸福的同时,韦正翔教授还为我们展示许多西方哲人,譬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纳和康德等的幸福观。存在有理,幸福有根,韦正翔教授在阐释幸福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引领我们学习萨特和他的存在主义,层层深入,受益颇丰。

主讲人简介:

韦正翔: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有:《软和平:国际政治中的强权与道德》《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国际道德危机:全球伦理的圆桌模式构想》等。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课程简介:

基督教在西方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极大的影响力,而不只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自从其确立以来,基督教就对整个西方文化起着主导性作用。西方文学、哲学、政治、经济、艺术以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无不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更有意思的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最为开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明最为发达的国家大多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

赵林教授从基督教的文化源流与早期发展、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等几方面讲授了《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这门课程。

主讲人简介:

赵  林: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武汉大学首批“十大名师”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已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个人学术专著 15 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40 余篇。

 

《当代中国经济》

课程简介:

《当代中国经济》是一门经济科学理论。本课程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中国经济体制和制度变迁的分析;考察中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与金融财政以及经济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考察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结构、失业及其对外开放问题;考察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把握当代中国运行经济的原理和运行规律,认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演变的内在逻辑和趋势,了解当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主讲人简介:

陈享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第五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 宏观货币金融理论著作有《重组:从产权到人格》、《货币经济学导论》《融资均衡论》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要点用经济学的知识智慧解读中国,即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当代中国的四次转型、中国农业组织、演化问题与改进、中国的社会运行成本问题、中国为何选择经济市场化之路、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得与失,课程中老师多处举例,便于学生掌握并记忆。石磊老师语言精当,在复旦开设的公共课非常受欢迎,曾经有过在课程结束全体学生起立鼓掌的场面。

主讲人简介:

石  磊: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产业结构与政策、公共经济与政策、当代中国经济。近年来获得过上海市社科成果奖、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论文奖、上海市教学名师奖、上海市精品课程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影视鉴赏》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的是影视鉴赏方面的内容,陈旭光老师主要从“追求永恒”与“第七艺术”的诞生、语言的自觉电影艺术独立之途、元电影、元电影与巴赞理论、数字化与高科技、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电影与造型艺术的关系和电影的文化维度、电影的意识文化和电影的意识形态、电影大众文化性、电影的民族文化性与世界文化性、电影的美学风格与文化形态、戏剧化电影美学、戏剧化和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等几个方面由浅及深的进行具体细致的讲解。

主讲人简介: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指导导师。兼任中国高教影视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艺术委员会理事、《诗探索》杂志编委、常务编辑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邀评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当代文化艺术思潮、影视文化、中外电影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