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士”、武工商校友魏凡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会见并点赞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0-04-07浏览次数:27

新闻中心讯(记者 陈彦芳)“你们是抗疫战士!大家辛苦了!”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与抗疫一线媒体记者代表座谈时,两度起身鞠躬对记者们表示感谢。当她听到澎湃新闻90后记者、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校友魏凡讲述进“红区”的故事时,她带头鼓掌,为这名年轻记者点赞,“很了不起,我听了很感动。”

▲图为澎湃新闻90后记者、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校友魏凡在媒体座谈会上

座谈会上,孙春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再接再厉深入报道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座谈会结束时,她又专门向记者们一一抱拳致谢和慰问,这一幕,让参会的媒体记者们深受感动。

魏凡是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文法学院新闻专业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他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媒体实习经验,毕业后就进入澎湃新闻,成为澎湃新闻驻湖北站的一名记者。

“2020年是我成为澎湃新闻记者的第五年。我从来也没想过有一天最大的新闻现场会是在我从小长大的武汉,还是这么严重的疫情。那种亲历灾难的无力感,总会时不时冒出来。”魏凡在采访手记中写道。

“第一次进入‘红区’,是春节前在荆州胸科医院的重症病房。对于危险,开始是无知无畏的,出来后才有些后怕。后来在武汉,就忘了害怕这回事。”在座谈会上,魏凡分享了自己第一次进入隔离‘红区’的经历。这次经历是魏凡不长的新闻职业生涯中最深刻的记忆。

 

▲图为魏凡在媒体座谈会上讲述自己进入病房“红区”的故事

那是1月23日,魏凡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入荆州胸科医院的红区进行采访。隔离区被拉起长长的警戒线,里面的每个人都穿上防护服,戴三层手套、三双鞋套,每一个袖口都被紧紧地绑上胶带。 

 

▲图为红区里穿着防护服的魏凡(左)

在重症隔离区,魏凡进入了一间住着4名患者的病房,他在与其中一名年仅34岁的患者面对面交流时,发现该患者每说一句话便喘几口气,断断续续,有气无力。

“在那个时候,我深切感受这种病毒的恐怖,竟能将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壮年‘打趴下’,连基本的顺畅呼吸都做不到。医护人员在旁边片刻不停地在忙,换药、打针、测体温、拿喷瓶消毒,我只能趁她们换手的时候搭上两句话。”尽管心里开始有些害怕,但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告诉他,这是一场战争,作为抗疫战士,他只有向前,再向前。

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ICU则是战场的最前线,是离生死最近的地方,2月25日,魏凡再次踏进武汉肺科医院重症ICU进行采访。随后,他采写的《重症ICU里的生死直击》向读者近距离展现了战疫一线的生死时速和逆行者的无畏担当。该报道迅速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单在澎湃新闻客户端点赞人数便达六千,文章的评论达到一千余条。

武汉肺科医院是武汉最早接收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在该院重症ICU收治的都是危急重的重症患者,有普通人,也有被感染的医护人员。魏凡也曾赴该医院重症ICU采访医生和病患,直击抢救现场。

最令他震撼和感动的是医护人员抢救自己同事时的场景。“在重症ICU,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病人一开始都是清醒的,慢慢地就插管,再接下来就衰竭了。在一次采访的过程中,我透过医生的护目镜看见他的眼中充满泪水,让人极为感慨。”


▲图为正在工作的魏凡和他的同事

在战疫的紧要关头,魏凡和同事们每天都自愿加班加点工作,还尽可能地对一些收治较为困难的案例进行跟踪报道。“报道得到了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采访对象也按照相关规定顺利入院接受了治疗。”魏凡欣慰地说道。

此外,他还一直关注武汉民间志愿者群体,报道关于志愿者的稿件十余篇。“正因为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让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内在生命力如此顽强。口罩小分队、爱心车队、爱心送餐饭店、为医护人员免费理发的志愿者纷纷汇聚成武汉这座城市的温度。”

“我只是抗疫战争中千千万万个逆行者之一”,魏凡深有感触地说,武汉爆发疫情时,全国各地的记者们逆向而来,冲锋在前,无所畏惧,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进入隔离红区,多次深入疫情一线现场,从“两座山”的建设,到方舱医院的改造,再到应收尽收政策的落实,见证了这场战疫里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图为深夜穿着防护服采访、护目镜下都是汗水的魏凡

“我从最初的无知无畏到后怕,又从后怕到坚信。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战胜疫情,自由呼吸新鲜空气,不惧怕病毒,不担心感染。”魏凡充满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