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发布者:sfzx发布时间:2016-10-08浏览次数:48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通过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越高、社会分工越细、国际化程度越高,对租赁和商务服务的需求就越大。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工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专业化的租赁和商务服务需求也快速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作用日益突出。能否有效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直接关系到我国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我国制造业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进一步快速发展商务服务业有利于缓解我国知识性人才的就业压力。

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新增门类,是我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大范围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后提出的一个行业名称。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具体行业分类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属于第L门类,其中租赁业包括机械设备租赁、文化和日用品出租两个中类,共包括七个小类;商务服务业包括了九个中类: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会议及展览等其他商务服务,共包括二十个具体小类。

我国的商务服务业与WTO服务贸易12大分类中的商业服务业(CommercialServiceIndustry)相对应,主要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展览管理等其他服务。可以看出,WTO服务贸易商业服务业(CommercialServiceIndustry)的内涵和外延都比我国统计分类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广泛。

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特点

从国家统计分类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我国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属于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services),所以具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特征。

(一)现代租赁业以创新谋发展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在开拓引进外资的新渠道、开辟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国家鼓励的产业项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世界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租赁业具有典型的创新特征。从简单的融资租赁业务开始,创新出了多种多样的融资租赁产品,如杠杆租赁、转融资租赁、合成租赁、风险租赁等方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商务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

国外研究者指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有三个特点:1.知识是服务的重要投入;2.服务高度依赖于专业能力和知识;3.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有高度的互动,为知识的扩散和新知识的产生提供可能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那些技术及人力资本投入密度较高、附加值大的服务行业。商务服务业包括的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等众多的商务服务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大多数都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商务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三)商务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可分离性

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会议及展览等业务的开展和生产者紧密联系,但是在空间上却具有较强的可分性,即商务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生产者所在空间因素的限制,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可以相互分离,可以跨地区、跨国界,特别是在当今电信、网络等通信方式发达的时代,商务服务与其服务对象的空间可分性更强。

(四)商务服务业具有较强溢出效应的集聚经济特征

从世界城市发展趋势来看,大城市是服务业导向,小城市是制造业导向,世界大城市中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主导性产业,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城市的中心区都已由过去的“工业中心”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大都集中于大都市地区,本身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与聚集经济密切相关。

三、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从国家统计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增加值增长速度绝对值比全国和第三产业低,但其增长速度却不断提高,是加速发展的趋势。

2004年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2627.5亿元,2005年达到2912.4亿元,增长率为10.8%,2006年增加值为3280亿元,增长率为12.6%,增加值稳中有升。但是与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对比,增长率明显较低,导致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从2004年的4.1%下降到了2006年的3.9%。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属于加速度较快的行业,2006年的增长率减去2005年的增长率绝对差值为1.8%,增长率的增幅[1]高达16.4%,在第三产业增长率增幅排名中位列第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按照2005年增长率对第三产业14个行业进行排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排在第11名,2006年增长率排名已经上升一个名次,排在了第10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增长率为作者计算。

(二)吸纳就业的功能强大

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吸纳就业处于高增长状态,吸纳就业从2004年的479.85万人迅速增加到了2007年的772.2万人,平均每年净增就业人数近百万人,其中2005年增长率高达26.0%,2006年15.6%,2007年10.5%,远远高于同期的第三产业和全国的就业增长率,2007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的8.75倍,是全国就业增长率的13.13倍。

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几年显示出了强大的吸纳就业功能,其吸纳的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004年的2.1%上升到了2007年的3.1%,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04年的0.6%上升到了1%。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吸纳就业的功能将更加强大。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各地区按行业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整理计算。

(三)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内的主体及活动规模日趋扩大

从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内的法人单位数从2004年的249192个增加到了2006年的331904个,其中租赁业法人单位数2006年达到了12949个,商务服务业达到了318955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总体增长速度2005年达到了17.0%,2006年13.9%,是同期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总体增长速度的两倍多。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总产出[2]能反映出活动的总规模,从我国各地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总产出增长速度来看,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以2006年为例,31个省市有25个的同比增长率都在10%以上,有10个省市的总产出增长率在20%以上。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缺乏国际性的自主品牌,竞争力还较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市场广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整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成长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很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41.5%,2007年是40.1%,说明我国国内的服务业发展程度整体不高,国际竞争力需要以国内的强大产业基础支撑,目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内,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没有形成强大的国际品牌集群,国际竞争力还较弱。例如在管理咨询业,美国有兰德(ResearchandDevelopment)、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等超级国际品牌,德国有罗兰·贝格咨询公司(RolandBerger),中国企业管理咨询现在还没有一家世界级的咨询公司。

四、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加速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需要,是我国北京、上海等相对较发达城市解决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后“产业空心化”的现实选择,同时,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迅速扩大就业空间,成为吸纳大量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作为重点鼓励类行业加以发展。

(二)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策略

坚持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推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把租赁、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会议及展览等作为独立的行业加以分类发展,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制定相关的行业服务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出台用电、用水、用地、金融和财政支持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租赁、知识产权服务、会展等多个具体细分行业的立法进程,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内外资统一适用的市场准入政策,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市场主体发展。进一步通过引进外资、国际合作、走出去等多种方式,通过学习、竞争,提高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聚集发展策略

由于商务服务业的高度可分离性和聚集效应,在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要科学引导其聚集发展,即在某一地理区域内高密度分布大量相互关联的商务服务业及其支撑机构,通过知识外部性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共用,降低交易费用,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提高产出效率和竞争力。同时,在省市之间也可以考虑区域合作发展,相互分工定位,追求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整个经济区域内实现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国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为我国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区域化聚集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品牌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内的国内品牌少,国际品牌更少,管理咨询业里没有麦肯锡,会展业里没有汉诺威,会计业里没有普华永道,广告业里没有奥姆尼康。商务服务业内的品牌具有重大价值,品牌的价值是一种超越企业实体和产品以外的价值,是与品牌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紧密相关的,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效用的价值。品牌化发展是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值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促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品牌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建设品牌促进体系、完善品牌保护体系,规范和鼓励业内企业从服务质量、服务方式、服务技术、服务文化、服务信誉等多方面不断改进提高,打造租赁和商务服务品牌。

(五)创新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市在很长时间内强调发展制造业,“中国制造”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中国服务”的创新支持力度相对较小,忽视了服务业,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促进作用。国家和地方都应加大鼓励和支持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进行创新的力度,出台促进服务创新政策,鼓励业内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广泛开展服务种类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过程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发展战略创新等等;同时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交流机制创新,促进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为创新提供条件。

注:

[1]增长率的增幅=100*(2006年的增长率-2005年的增长率)/2005年的增长率

[2]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总产出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信息来源:http://www.sc.gov.cn/zwgk/swzc/gzyj/200901/t20090112_5594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