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法则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10浏览次数:99

                    --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内容提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美的法则  思想政治工作  环境美  人格美  方法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爱美,也总是乐于接受美的事物或观念。与人的爱美特性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觉地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一、美的法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
开发智力的作用
  学生个体通过审美修养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干,更有学习能力。蔡元培先生曾要求科学家兼治美术,就是因为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很多伟人都爱好和擅长文艺,这种爱好同他们的事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马克思爱读文学名著,爱因斯坦常常拉小提琴,李四光谱写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作品,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美的魅力和神奇,激发了众多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的渴望和执着;正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培养和促进了他们的观察力,引导他们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鼓舞他们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美育对于创新人才的智力开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潜能的挖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心理学家依据大量的科学实验分析告诉我们,创造型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卓越的文艺天赋。创造性人才不仅表现在智力上,也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创新意识实际上也是一种好奇心,一个人有了这种好奇心,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尝试冲动,美育能够通过积极的态度,扶植和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审美修养方面的确应该先走一步,更高一层。
  2.道德感化的作用
  古代儒家教育很注重诗教,认为诗可以。所谓,就是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所谓,就是考察社会的认识作用;所谓,就是互相感化和社会凝聚的作用;所谓,就是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可见,诗的这四种作用对人的道德发展是有帮助的。儒家还十分重视乐教,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名著《乐记》,对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作了详尽的阐述。《乐记》主张用乐教来陶冶人的性情,养成内心的和谐。其实,古代儒家所讲的诗教、乐教就是运用美的法则来使人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的感染,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变得高尚起来,起到道德感化的作用。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若不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社会风气、道德情操的滑坡。而审美教育则是一剂精神良药,在审美教育中,它并不强求学生必须如何行事,而是通过提供某种审美理想、范本,感召他们应该如何行事,当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道德认识相契合并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审美情感也就自然地内化为一种行为动力,驱动道德认识、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向道德行为转化。这种道德行为一旦成为定势,就会对道德意志的形成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审美教育可以辅翼道德,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3.人生导向的作用
  审美修养是从多方面发展人生价值的过程,从而使人更加珍惜和热爱人生,生活之路也就会更加宽广,且可以摆脱生活的种种束缚、困扰和烦闷,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崇高的志向,获得精神上的平衡。就大学生个体而言,审美修养是提高需求层次,创造人生价值和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了一定程度的审美修养,也就在相应的程度上摆脱了低级趣味,心灵受到了美的净化,精神上就有了更高的追求,生活、娱乐的格调也随之提高,生活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多彩,学习的目的就会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就会朝着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个目标加倍努力。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运用美的法则
  1.创造环境美
  环境影响人,造就人,美好的环境对人的美好心灵、美好品德有着熏陶和感染作用。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校园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有着直接的影响。美化校园自然环境,一是可以使学生怡情悦目、精神振奋,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二是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需要通过师生的劳动创造和保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美化校园的社会环境,诸如宽松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更大的影响力。
  2.展现人格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备人格美,就应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培养与教育使命相适应的思想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埋头苦干建功立业的思想;要摆正利益观,耐得住清苦,严于律己,品行端正,做一个仰不愧于天,府不怍于人的有德之士;要以身作则,为人先行。第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理论素质是道德认识和气质涵养的基础。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情操高尚。第三,具有良好的能力结构,如调查研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等等,能够把丰富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第四,风趣幽默,刚柔相济。同一件事,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就不同;同样,不同的人和事,用同一方式处理,也会把事情弄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处理学生的具体问题时,要有热情、有策略、有分寸、有弹性,特别要因人因事而宜,语言要风趣幽默,在谈笑中使学生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3.追求方法美
  (1)注重情感激励。美的东西往往把不可言状的情感变成具体生动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人在想象中体会到情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高层次上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用美的语言体现,做到入情、入理、动心,做到情真理切,理在情中,真正使学生心悦诚服,激起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热情、信心和力量。
  (2)利用活动熏陶。高校一定要结合大学生活泼好动,希望多方位发展以及反对空谈的心理需要,注重采用情趣转移、寓教于乐的熏陶式教育,把教育内容艺术化、文学化,使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高雅、富有艺术性的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华,达到调节精神,增长知识,沟通情感,提高觉悟的目的。
  (3)增加科技含量。运用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完善和丰富工作的体系和内容,把先进的科技手段引进工作领域。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4)抓好典型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树立要有时代感,在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的21世纪,英雄辈出,只要做有心人,到处都可以找到鼓舞人的榜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选树学生关心的热点典型,要善于发现那些有时代风采,有导向作用的典型。由于典型是以生动的形象打动人,因而往往能收到单纯的理论教育难以收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1975.
  [2] 丁光熏文集[M].北京:译林出版社,
1998.
  [3]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