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物流业出现了趋稳向好、转型升级的新局面。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计,2014年,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我国物流业将继续稳中求进,以实现产业升级。
2013年物流业发展亮点纷呈钢铁物流整合发展在提速
2013年,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持续巩固,物流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总体运行趋稳向好,细分市场深度调整。2013年,我国物流业运行总体仍处于平稳增长区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全年保持在50%以上。估计2013年全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接近200万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到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两项指标增速均比2012年略有放缓,仍快于同期GDP增速。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可能保持在18%左右,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物流业细分市场分化明显。快递、快运、配送等物流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农村物流、社区物流趋于活跃,冷链物流宅配市场受到关注;由于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钢铁、煤炭等与生产资料相关的物流市场持续低迷,面临深度调整。
多业联动继续深化,跨界竞合渐成趋势。2013年,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进一步深化。如太原钢运集团推进生产物流领域技术创新,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投入应用;又如长久集团积极探索汽车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全面启动了金融物流业务。在2012年“钢贸危机”以后,生产资料金融物流业务整体规模有所收缩,市场向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集中。此外,跨界竞合开始加速,促进了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
平台整合初见成效,物流网络下沉发展。2013年,物流平台整合效应显现。在公路货运领域,一些各具特色的公路货运物流平台出现,有效提升了物流集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在国际运输领域,中外运集团推出了国内首个跨境航空物流电商平台和海运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分散的国际运输资源。在大宗商品流通领域,淮矿现代物流公司推出平台+基地供应链管理模式,为钢铁企业开设品牌专场,整体交易能力突破1000万吨。
2013年,物流网络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如远成集团建设遂宁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打造辐射西南地区运输市场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
各类资本投向物流,兼并重组热潮涌动。2013年,资本市场看好物流业发展潜力,有多家产业基金投资快递、公路快运、冷链物流、化工物流、物流地产等领域。一些钢铁、煤炭、房地产企业投资转向,开始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寻求机会。
同时,原有的一些物流企业积极实施兼并重组应对市场变革。如武钢集团重组旗下物流业务,将过去的物流公司和港务板块整合,成立武钢集团物流公司。一批领先的物流企业积极筹备上市,也有一批不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区域物流结盟发展,国际物流面临机遇。2013年,我国区域物流一体化推进,如长三角区域跨关区、跨检区通关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泛珠三角区域各方在公路、铁路、航运等领域加快合作,多条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和铁路干线等有望在近两年打通。
此外,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平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为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信息化投入增加,技术装备加快升级。2013年,“物流电商”快速发展。大型企业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出总体架构,计划打造构建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和门户网站。
为应对成本不断上涨的局面,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物流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力度。干线运输企业开始关注全成本管理,运输车辆向高端化转型,努力提升品牌质量、可靠性、节能性和安全性。城市配送企业更加关注配送效率,运输车辆向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新型叉车、货架、分拣输送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现代化物流装备需求快速上升。托盘租赁共用循环使用系统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2013年,我国物流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但依然还存在较大下行压力,如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物流运作方式粗放、物流服务附加价值低、区域和城乡物流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日益严重、技术应用水平薄弱、行业诚信缺失和资源环境负担较重等问题亟待解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仍有待落实。
找寻新形势下升级的突破口降成本提效率变模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计,从国内外形势来看,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外需市场有所改善,与外需相关的物流领域有望逐步好转。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调整加快,对我国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抢占国际供应链中高端环节提出更高要求。多边经贸合作趋势明显,物流业将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领域。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物流成本过高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创新物流模式是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面对新的形势,建议物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
一是以联动融合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物流转型升级。制造业、商贸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与产业物流联动融合,整体优化产业物流系统,不仅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物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途径。物流企业要紧密围绕产业物流需求,主动融入产业物流供应链。通过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建立产业联动新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天地。
二是以配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民生物流。物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更好地开拓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物流市场,注重商贸物流服务创新,满足更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三是以平台整合为突破口,完善物流网络布局。要按照《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等总体布局要求,统筹规划物流园区等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要有严格的用途管制。既要保障规划落地,又要避免借物流名义圈占土地。要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能。对于现有公路、铁路、港口等公共性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专业物流设施,要鼓励平台开放、渠道下沉、互联互通、整合利用。要推动信息平台和实体平台融会贯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鼓励各类平台创新运营模式,增强网络的渗透力和辐射力。
四是以信息化为突破口,推动物流业创新发展。应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物流企业,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支持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建议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结合军事物流和民用物流的优势和特点,探索物流信息化军民共建互促机制。
五是以落实现有政策为突破口,进一步营造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当前,物流企业主要的政策诉求依然集中在减轻税费负担、促进物流项目“落地”、创造便捷交通环境、改革投融资体制、简化审批手续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统筹协调,积极营造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